找到相关内容197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藕益大师:梵网经忏悔行法

    一心求出。如系牢狱。一心求脱。不得刹那念世间。沐浴清净。著新洁衣。秉志虔诚。口无杂语。如捧满油。惧其滴堕。独自专精。勿求伴侣。设有一二同犯戒者。惭惧专志决定是一。方可同修。必以得见好相为期。不论一七。...一心缘念三宝真实功德。哀慕眷恋。誓不舍离。胡跪合掌。口出梵音。作是赞叹。如来妙色身。世间无与等。无比不思议。是故今敬礼。如来色无尽。智慧亦复然。一切法常住。是故我归依。善调心过恶。及与身四种。到不思议地...

    藕益大师

    |忏悔|梵网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0849334657.html
  • 《慈济语汇》观念篇

    去世时也没有指定哪个弟子来传承”、“世间没有一定的,我相信世间的善事会灯灯相传循环不息”、“每位慈济人都是慈济接棒人,往生的慈济人我都祝福他们,希望他们能快去快回,再回到慈济世界来接棒做慈济。” ...可永保人身力行菩萨道,经长时间修行,自然能趣向佛道,证果成佛。   《事圆、人圆、理圆》   “事圆”、“人圆”、“理圆”,是证严上人对慈济人为人处世的要求之一,“理及的中间需要的是人,事圆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慈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8/0232125414.html
  • 不一样的欢喜心

    明心见性,能真正了生脱死,这时他便能起欢喜心,时间一到(或说世缘已了),便入涅槃。由于对世间不执著,所以他们能以欢喜心来面对死亡。   所以在面对死亡,很多宗教家、哲学家都很努力要解决这件长期困惑人类的...生命暂告一段落,离开世间,或许会到另一个地方,继续做我的本份,以这样的欢喜心,将不会有所恐惧,也就不会怕死。   我们不见得能“真正解决”死亡的恐惧,但是保持欢喜心,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吗?   ...

    紫空居士

    |菩提心|欢喜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0005517662.html
  • 即身临终及中阴 成就口诀与讲解

    中阴才修。因为凡人舍报,四大分离,千万种痛苦,与种种对世间的不舍和牵挂,几乎不可能观修。而中阴所受的种种怖畏,比之我们在生所受最恐惧的,更强千万倍,其怖畏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,若生前无禅定功夫,其时更...不住一切尘色、一切念虑,舍报时,自然契入法性,汇归性海。   修行人常对世间能知是幻,对修法却不能如幻。因此,在修法时,亦须练习,以如幻之身,修如幻之法,度如幻有情。如此日复一日,不断训练自己,...

    莲花生大士

    |中阴|临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00534724563.html
  • 如何了生脱死

    观念,世间知识等都是边见。这一切哲学、科学的文化思想,作为人类的一种知解性文化现象则可,若想以此来探明宇宙和生命的真相则力有不逮,因为一切世间文化知识都不能脱离思想意识活动的范围,是想阴中,若以大乘...占有想。现在世上盛行的享乐主义,经济决定论等均属贪见。  嗔见:建立种种关于争论、报复乃至敌对性的思想及观念均属嗔见。   痴见:又名无明见,即是愚痴,不知缘起性空、性空缘起之谛理,于种种世间及诸种...

    邓俊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1342206.html
  • 欧阳竟无佛教教育思想评述

    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下结论。他指出:“世间从多数,期以能相安无害而已,不必求彻底也。今言学则不然。处处须得真相,即处处须以教理为断。”⑧佛学服从客观教理而不是服从多数人之意见。世间争议很多时候以少数...含的真实内容本是不可言说的,现有之佛法乃方便言说,不可执著为实有,否则导致心外求法。他言称:“若说佛法实有胜法可学,此即魔说而非佛说。……佛有所说,但老实人说本分而已,论其实在固不可言说也。”⑤他...

    李远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4442664.html
  • 不一样的欢喜心

    死,这时他便能起欢喜心,时间一到(或说世缘已了),便入涅槃。由于对世间不执著,所以他们能以欢喜心来面对死亡。   所以在面对死亡,很多宗教家、哲学家都很努力要解决这件长期困惑人类的。对于我们一般...离开世间,或许会到另一个地方,继续做我的本份,以这样的欢喜心,将不会有所恐惧,也就不会怕死。   我们不见得能“真正解决”死亡的恐惧,但是保持欢喜心,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吗?   三、面对挫折,要...

    紫空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0547427.html
  • 唐代庞居士的诗偈及其宗教境界

    故石头禅师不问别的,直问日用,认为本体与现象是相互存在。从具体的事物中可以探求超乎现象界的自性。  庞居土回答说:“若问日用,即无开口处。”修道的心德不离世间事,世间即是绝对自性,不得言语解说,...:“不与万法为侣者,是什么人?”头以手掩其口,豁然有省。一日,石头问曰:“子见老僧以来,日用作么生?”士曰:“若问日用,即无开口处。”头曰:“知子恁么,方始问子。”士乃呈偈曰:“日用无别,唯吾自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948140.html
  • 佛教道德的现代意义

    。《华严经》讲得好,该经说:众生要成就出世间道就要不舍一切世间。近代印光法师也说:佛法虽然为出世间法,但实际上要在世间法中做出。美好来世的获得和往生西方净土,是在现世人间努力后水到渠成的结果。因此,...世间技艺皆要学习,如文字、算术、图书种种诸论,皆所通达;又善方药疗治诸病;文笔、赞叹、歌舞、谈说、悉善其;国城、村邑、宫宅、园苑、树、花凡所有列,咸得其宜;日、月、星宿、鸟鸣、地震、咸善观察,一无...

    释本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4850835.html
  • 赵朴初说悟禅于日常生活

    关心世间的纯粹的法事,诗人发出“不如吃茶去”的感慨。由茶而禅,茶禅相通。静心品茶,是可以达到与坐禅一般境界的。   朴老的这首诗后被谱成《吃茶去》曲,广为传唱。   体现“茶禅一味,茶禅相通”的诗词,...最后只剩下我自己了。”   “先生真是不容易,连僧侣都感到很艰苦的,先生却能一直坚持下来。”大谷武赞叹道。大谷武平时看先生,那么慈祥,却又包含着如此的坚强和执著。他相信,任何人具有了像赵朴初先生这样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051793.html